今天聊聊电影《毒舌律师》。
(资料图片)
片名A Guilty Conscience (2022),别名毒舌大状。
黄子华多年来一直深耕喜剧,但早期电影票房一直差强人意,电影《一蚊鸡保镖》(2002)的票房只有20万港币,被送上票房毒药的雅号。
随后作品有所起色,他在古怪的间谍片《栋笃特工》(2018)中大显身手、在《乜代宗师》(2020)中模仿《一代宗师》,两部喜剧用地道的港味引发很多香港影迷的共鸣,票房都不错,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。尽管这两部影片缺乏深度,评分不高,这并不妨碍大家喜欢黄子华。
随后他的室内小成本电影《还是觉得你最好》在中国香港上映后,仅用40天就狂揽6700万港元票房,成功超越《寒战2》,成为仅次于《明日战记》的香港票房票房亚军。
62岁的黄子华在《毒舌律师》中更进一步,在平衡了喜剧和律政元素后,充分利用他标志性的诙谐感,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庭审大戏,用票房和口碑双成功证明了自己。
2023年2月21日,《毒舌律师》成为当地首部票房突破1亿港元的电影,超过了古天乐的《明日战记》和黄子华自己的《还是觉得你最好》的纪录,成为香港当地影史票房冠军。
黄子华也从过去的票房毒药,变成了现在的票房灵药。
黄子华扮演前法官林凉水,因不堪忍受畸形的职场文化愤而离职,转职当了一名刑辩大律师。
林凉水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模特曾洁儿涉嫌虐待7岁女儿的案件,他觉得这个案件太过于简单,丝毫没有引起重视。紧接着案件发展朝着远超林凉水预期的方向发展,曾洁儿最终被判入狱17年,林凉水也一败涂地。
林凉水知耻而后勇,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和基于这起案件的行为,直面权贵势力钟氏家族,致力帮助曾洁儿沉冤昭雪。
细心的观众会发现,影片2月24日在大陆上映后,时长比在香港上映时少了1分钟。
这里删减的1分钟内容,其实是原片最后全体演员的拜年。《毒舌律师》在香港上映时间是1月21日,正当过年,2月份再上映时,剪掉拜年片段也属正常。
《毒舌律师》的故事发展过程和以往的律政片并无二般,都是一个先抑后扬的常规套路。影片中缺乏令人感到惊喜的元素,整部电影都在四平八稳地姿态向前推进,完全没有超出常规套路的内容。
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战争中大兵团稳步推进步步为营,观众知道哪里会有转折、哪里会有反复,但依旧会被故事和表演打动。黄子华的伶牙俐齿让原本沉闷的庭审过程变得可看耐看。
黄子华是十分有名的脱口秀演员,他为林凉水这个角色带来了许多喜剧天赋。
要知道,在一部审判涉嫌父母杀害孩子的严肃案件中,加入喜剧、平衡喜剧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黄子华的表演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,也让观众们在严肃思考的时候不至于那么难受。毕竟现实中,此类案件从来不会显得有趣。
在一般的律政片中,律师的形象一般会走两个极端。
一个极端是圣母心爆棚的理想主义者,他们不接地气却想坚守公平正义;另一个极端是抛弃底线职业操守的讼棍,他们会为了让有罪的委托人逃脱法律制裁穷尽一切办法。
林凉水则跳出了这两种设定,他很自负地决定自己深谙这个法律制度,可以毫不费力地为弱势群体寻求正义,同时他也有种种陋习,会在法庭内外显得十分不专业。他一开始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,但后来又会变得谦虚谨慎。
影片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最大地方就在于替底层人民发声。
当整个社会割裂成底层劳动人民、中产阶级和顶级富豪后,占据绝大多数的底层人士更需要找到让自己心理平衡的途径。《毒舌律师》恰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泄压出口。
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“一家人不进一家门”。因为三观不合的人走到一起最终会分开,而走到一起的人三观肯定相契合。
钟念华、钟京颐走到一起,还有个律师顾问董卫国一起掺和,这些人可以为一只死掉的狗建立基金会,却能残忍地杀害儿童、嫁祸无辜的母亲。
这些不守规矩的人正是靠着肆意践踏制度才收敛了巨额财富,而辛辛苦苦工作的人最终只能成为他们的供养。
这些角色丝毫不介意嘲讽无产者,也不介意大家厌恶自己,因为他们知道大家对他们无可奈可。
《毒舌律师》敏锐地观察了不同阶级对刑事案件的看法。
无权者觉得法律是保护他们的最后一道屏障,权贵们则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。当权贵们的行为被曝光后,更需要有人来表明法律依旧有效,依然有一群人为了公平正义在战斗。
律政片往往带有夸张演绎成分,借着讲述法律和程序正义,去揭示更大的不公正不平等。
因为影片《毒舌律师》的案件原型“彭楚盈白骨案”,最终被裁定为“死于不幸或意外”,无人需要为死者担责。
对比残酷真实的现实,虚幻的电影给出了一个符合普世价值、大快人心的结局,这自然让人觉得十分爽快。既然大家觉得现实里已经找不到公正,那么只能去电影里过过瘾了,尤其是粤语版中原汁原味的怒斥权贵,更是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。
底层没天理,
期待有天收。
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,欢迎关注公众号:妙看影视